高速光通信光频梳研究取得进展
| 2025/11/4 15:21:51 《最新论文》 作者:188比分直播:半导体研究所 我有话说(0人评论) | 字体大小:-│+ | 
光频梳是高速光通信的基石。通过它实现并行数据传输,为破解传统光通信技术面临的带宽瓶颈和功耗难题提供了可能方案。然而,将光频梳推向大规模实用化仍是业界面临的一大挑战。
188比分直播:半导体研究所陈思铭团队与其合作者,成功研制出一款可在140°C的极端温度下稳定工作的100GHz量子点光频梳激光器,为未来Tbps量级的光互连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光源解决方案。
当前数据中心内部仍普遍依靠铜线传输电信号,电子在高速传输中产生巨大阻力与热量,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,其算力需求正以指数级攀升,其背后是惊人的能源消耗。
为构建新一代更快、更节能的光互连技术,业界正全力研发一种名为“共封装光学”(CPO)的革新性架构。有望将系统功耗降低30%至50%,并极大提升带宽密度。
然而,CPO技术成功的关键,在于紧邻着计算芯片的光学引擎——它必须具备极致的耐高温性、高效率、紧凑性与高可靠性,这是传统光源无法企及的严苛标准。
光频梳就像一把精密的“光梳子”,能同时产生数十乃至上百个稳定的光信道,相当于将单车道公路拓展为多个“车道”并跑,每条信道不仅频率精准,相位也高度同步,从而在大幅提升传输效率和稳定性的同时,显著缩小设备体积。
优质的光频梳还能覆盖很宽的频率范围,满足不同数据的传输需求。但要让这把“光梳子”在芯片旁的“火炉”中稳定工作,并兼具超宽带宽与超长寿命,实现难度极大。
面对挑战,团队从材料、工艺到结构进行了系统性创新,研制出一种基于量子点材料的光频梳激光器。
在材料层面,激光器采用量子点这一纳米级半导体晶体作为增益介质。由于电子在其中受到三维空间的量子限制,其能级结构如同分立的原子,从而赋予了激光器卓越的温度稳定性与抗光反馈能力。
在工艺层面,针对传统n型或p型单种掺杂技术中低功耗与高耐热性难以兼顾的矛盾,团队创新性地采用“共掺杂”策略,巧妙地实现了二者的平衡与统一。
在结构层面,团队采用了“碰撞脉冲锁模”设计,通过光脉冲在腔内精确对撞直接倍增频率,在保证高输出功率的同时,满足了高速传输所需的100GHz宽信道间隔。
团队研制的光频梳激光器在工作温度、传输容量和可靠性方面均取得突破,展现出优越的综合性能:
在室温(25°C)下,激光器实现了14.312nm的3dB光学带宽,可产生26个并行信道,每个信道均可承载128Gb/s的PAM-4调制信号;在高达140°C的温度下,该器件仍保持稳定锁模;在85°C的工业级标准高温下,关键性能几乎无衰减,仍能支持22个信道稳定工作,实现总量2.816Tb/s的数据传输。
同时,该器件传输每比特数据的能耗在25°C和85°C下分别低至0.394pJ和0.532pJ。通过在85°C高温下进行超过1500小时的加速老化实验推算,其平均无故障时间长达207年,完全满足严苛的商业应用要求。
该器件利用量子点材料对光反馈不敏感的特性,省去了传统系统中昂贵且笨重的光隔离器,从而大幅减轻了系统在尺寸、重量和成本上的压力。
该项工作不仅在实验上验证了在单一芯片上同时实现超高宽带、耐高温、长寿命和高集成度量子点光频梳的可行性,更为下一代数据中心与AI算力集群的光互连系统,提供了一条性能强大且兼具高经济效益的光源实现路径。
未来,随着这项技术的成熟和应用,我们的数据传输将变得更快、更稳定、更节能,为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。
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《激光与光子学评论》(Laser & Photonics Reviews)上。(来源:188比分直播:半导体研究所)
相关论文信息:https://doi.org/10.1002/lpor.202501559
	
量子点锁模光频梳示意图及性能展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