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期刊论文 >《最新论文》>正文

精准撞击将显著提升小行星防御有效性

 2025/9/19 14:46:25 《最新论文》 作者:科技日报 张梦然 我有话说(0人评论) 字体大小:+

科技日报北京9月18日电 (记者张梦然)美国科学促进会官网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,精确选择航天器撞击小行星表面的位置,可显著提升防御任务的有效性,避免小行星未来进入可能引发后续碰撞的区域,实现更长远的安全保障。

这一研究背景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于2022年9月执行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(DART)。该任务撞击了绕小行星迪迪莫斯运行的卫星迪莫弗斯,成功验证了“动能撞击器”技术,即利用高速飞行器撞击小行星,以动量改变其轨道。

NASA空间技术研究团队表示,这一双小行星系统质量庞大,轨道不会被明显改变,因此DART任务中的撞击位置并未引发对地球的新威胁。但对于一些直接绕太阳运行且可能产生危险的小行星而言,情况则不同。即使其轨道发生微小变化,也可能出现穿越引力锁孔的现象。

引力锁孔是指太空中的一片特定区域。在该区域内,地球或其他行星的引力会扰动经过的小行星轨道,使其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再次精确回归并发生碰撞。换言之,引力锁孔能够“锁定”未来的危机。如果一次动能撞击恰好将小行星推入这样的锁孔,那么就可能为未来的灾难埋下伏笔。

因此,关键在于确定小行星表面的最佳撞击点,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穿过引力锁孔的概率。团队为此开发了一种新技术,用于绘制小行星表面的“概率图”,显示从不同位置撞击后小行星进入危险轨道的可能性。该方法借鉴了DART任务的数据,但也考虑了每颗小行星独特的形状、表面地形(如陨石坑和山丘)、自转状态和质量等个体差异。

理想情况下,这些参数可通过派遣探测器与小行星会合,之后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和数据来精确测定。然而,并非所有潜在威胁天体都有足够预警时间支持此类会合任务。团队表示,仅依靠地面望远镜观测,也能在初始阶段完成整个分析。

通过计算不同撞击方案下小行星的后续轨迹,并识别出最危险的演化路径,科学家可据此确定最安全的撞击位置。团队总结道,借助这一“概率图”,不仅能够将小行星推离当前轨道,更能确保它不会在未来重返撞击路径,真正实现对地球的长期保护。

版权声明: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,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,请与我们接洽。